【首席经济观察员 周墨 7月15日报道】清晨7点,松江G60科创走廊的"云廊大脑"已启动当日第三次算力调度——将浦东张江的AI训练任务自动分配至芜湖的国产算力集群;而200公里外的吴江纺织企业,正通过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接收智能排产方案。这种"上海中枢+长三角节点"的协同网络,标志着区域数字经济进入深度耦合阶段。市经信委监测显示,长三角数字共同体建设已实现三个"70%"突破:上海70%的智算需求由周边城市承接,70%的数据流通在区域内完成,70%的数字服务企业建立跨省分支机构。
■ 区域数字协同关键指标(2025上半年)
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联合发布:
1. 区域算力并网规模达150EFlops,上海调度占比58%
2.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12万家,跨省业务增长210%
3. 电子证照互认事项拓展至472项,企业开办时效压缩至1.8小时
4.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
上海龙凤419是哪里的 "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联通,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。"复旦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指出,上海凭借"算法+标准+金融"的复合优势,正从技术输出转向规则输出,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仍需提升25%才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。
■ 三大协同实践
记者实地调研发现:
1. "东数西训"的算力运河(青浦数据中心集群)
上海品茶网 全国首个跨省算力交易平台内,上海商汤科技的视觉大模型正在合肥的国产芯片集群上训练。技术负责人演示时,调度系统自动匹配了度电成本最低的芜湖节点:"长三角时延控制在5毫秒内,训练成本降低40%"。
2. 纺织业的"数字孪生带"(嘉兴王江泾镇)
当地30家纺织厂通过上海智能云平台共享染色工艺数字孪生体。企业家沈建国指着大屏说:"每家工厂的能耗数据都转化为AI优化的养料,整体排污减少18%"。
3. 医疗影像的"云端会诊"(瑞金医院长三角分院)
基于区块链的医学影像库已联通三省一市156家医院。放射科主任调取某病例时,系统自动标注出苏州、杭州的相似病例:"辅助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6%,误诊率下降三分之二"。
爱上海 (此处省略2800字深度内容,包含:
1. 全球五大都市圈数字协同模式比较
2. 长三角数据交易流通"白名单"机制
3. "数字飞地"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创新实践
4. 跨境数据流动的"沙盒监管"试验
5. 数字信用体系对区域金融协同的支撑)
值得关注的是,约15%中小企业面临"协同成本焦虑"。正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强调:"需要建立更普惠的技术扩散机制。"在嘉善的"数字合作社",上海杨浦区提供的低代码工具正帮助农户搭建产销溯源系统——这种"授人以渔"的协同,或许才是区域一体化的真正内核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