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一章】旗袍与留声机的年代(1920-1949)
■ 永安百货的时尚革命
• 郭家四小姐的衣橱:第一批进口丝袜的拥有者
• 月份牌女郎的职业秘密:一幅广告画的30块大洋报酬
• 百乐门舞女的生存法则:周旋于中外客人之间的语言天赋
■ 新女性的困境与突破
☆ 女子银行的职业女性(中国最早的女白领群体)
☆ 中西女塾的教育实验(教会学校培养的闺秀气质)
☆ 申报女记者的社会角色(持笔如剑的都市女性先锋)
【第二章】的确良与诗集的岁月(1978-1999)
上海龙凤419会所 ◇ 淮海路的文艺复兴
• 梧桐树下的诗社:朦胧诗女青年的精神世界
• 华侨商店的购物经:用侨汇券买香水的智慧
• 涉外婚姻介绍所:第一批嫁往东瀛的上海姑娘
◇ 转型期的身份焦虑
★ 纺织女工再就业(从国营厂到外资酒店的蜕变)
★ 股市弄潮儿的诞生(文化广场排队买认购证的女性)
★ 涉外保姆的职业尊严(在领事馆官邸工作的自我定位)
【第三章】自媒体与创业潮的时代(2000-2025)
上海水磨外卖工作室 ● 数字时代的形象再造
• 小红书博主的日常:从武康路打卡到品牌主理人
• 陆家嘴女投行的生存报告:凌晨两点的跨国视频会议
• 脱口秀演员的自我解构:用幽默消解年龄焦虑
● 多元价值的并存
☆ 不婚主义者的自白(静安寺高端公寓里的独居生活)
☆ 二胎妈妈的时间管理(外企高管的育儿经)
☆ 银发网红的崛起(退休教师的抖音时尚秀)
【数据透视】
爱上海 • 教育水平:上海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78%
• 经济独立:女性创业者占比达41.5%
• 消费能力:女性主导家庭消费决策的比例为86%
【口述历史】
"从前我们用电熨斗烫头发,现在她们用戴森卷发棒,变的不仅是工具,更是对美的认知。"——98岁的理发师王阿婆
"在上海,你可以是任何你想成为的女性模样。"——90后女性社群创始人Luna
【专家观点】
华东师范大学性别研究所教授指出:"上海女性形象的百年变迁,实则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镜像。从模仿西方摩登到创造本土时尚,从追求外在装扮到注重内在表达,这种演变生动诠释了中国都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。"